铅蓄电池应用于电动自行车、汽车启动电池、储能、通讯基站、高铁机车等多个领域,为满足需求,全行业近几年产量增速在20%的水平。如果要避免下游行业受到影响,就应当取消防护距离的要求,保证符合环保要求的大企业生产不受影响。
一旦“电池荒”的情况出现,目前生产未受到影响的企业无疑将从中受益,券商分析师一致强烈推荐包括风帆股份、骆驼股份在内的生产尚未受影响的公司。此外,废旧铅酸电池回收处理行业也在进行整顿,企业数量的减少给具有这方面业务的电池生产企业形成利好。
在致电骆驼股份时,公司有关人士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公司环保没有问题,生产也没有受到影响。公开资料还显示,骆驼股份下属湖北楚凯冶金有限公司主业为废旧蓄电池回收再利用。风帆股份也有这方面业务。
不过,骆驼股份、风帆股份等公司近日股价表现平平,一位私募人士称,污染问题在铅蓄电池行业普遍存在,没有停产并不代表一定不存在环保问题,市场很可能是担忧环保冲击波进一步蔓延到这些公司,在目前的弱势市场格局之下,更需要谨慎对待。
另有券商分析师认为,具有替代效应的锂电池行业将受益于此次环保整治行动。不过,王敬忠认为,铅蓄电池和锂电池面向的市场并不重合,两者之间并非相互替代的关系。锂电池价格较高,主打高端市场,铅蓄电池价格较低,主要应用于短途运输等领域。
应将环保做首要准入条件
铅污染的杀伤力有多大?不只是对人有毒,如果将废旧电池的铅泥倒在树根处,能够将树烧死。污染流向大气、水、土壤,能够对环境造成永久性伤害。这种状况已存在多年,在今年终于得到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并真正挥动环保重拳。尽管来得有些晚,但也可算是亡羊补牢。
据有关专家的表述,按照美国经验,铅蓄电池的生产污染可控,其用铅量占到全国用量的95%以上,但是铅排放仅占总排放量的1.5%。2008年美国政府已将铅蓄电池生产从主要铅污染源中排除。
为什么中国的铅蓄电池生产企业至今还达不到美国的水平?除了环保要求不高或者政策落实不到位的因素,应当还有别的原因。
铅蓄电池企业的环保设备投入需要几千万甚至上亿元,每年的维护费用达到几百万元,能够承担这笔费用的企业很少。可是,为什么这些根本不能防治铅污染的企业能够进行生产?进入这个行业怎么就不用考虑环保问题?
业内人士透露,目前进入铅蓄电池行业几乎没有门槛,只要产品通过质检总局委托的沈阳蓄电池研究所的检测就可以,平均费用大概在每家企业一万元。只要交钱,几乎没有企业不能通过检测。行业准入形同虚设。
废旧电池回收再利用企业对环境造成的危害比生产企业更严重,同样几乎没有准入门槛。全国约70%的废旧电池被一些小作坊式的“企业”收走并炼制铅块,方式简单粗暴——拆开电池,倒出废泥,取出铅板,倒入加热炉进行熬制。倒出的铅泥所到之处寸草不生,并且还会污染地下水;敞开式的工艺导致铅烟尘飘入大气;熬制结束后剩下的铅渣随意丢弃。
有关部门已经认识到行业准入的重要性。业内人士预期,铅酸电池行业准入条件下半年有望出台,将环保设施作为第一位要求,并要求新建企业达到50万千伏安时产能规模,老企业需要通过改扩建或者兼并达到20万千伏安时产能规模。20万千伏安时的产能规模意味着年产值达到一亿元。
废旧铅酸电池回收处理综合再利用准入条件也有望于下半年出台,行业内的企业将由至少百家降至20-30家。企业只有规模大到一定的程度,才能运行达到环保要求的生产线。相关大型生产企业还将进行综合再利用示范。
如果相关准入条件如期出台并得到有力执行,预计铅蓄电池及废旧电池回收行业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程度将会大大降低。如果对企业生产严格监管,或许还能实现行业协会有关人士所说的“污染不出厂”。
先污染后治理是一条老路,付出的环境代价过于昂贵。其他行业应当从中吸取经验教训,防患于未然,在严重污染出现之前就将环保要求作为第一位的准入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