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河南银泰微型电动车在驻马店举行了下线仪式。根据规划,一期工程将实现年产低速电动车2万辆。近几年来,像银泰这样杀入低速电动车领域的新军并不少见。低速电动车至今仍面临着不被国家政策认可的尴尬局面,但旺盛的市场需求充分显示着其强大的生命力。
尽管不久前“工信部初步同意将山东列为国内首个低速电动车试点省份”的报道被工信部相关负责人予以否认,但种种迹象表明,低速电动车转正已被提上有关部门的议事日程,这让众多低速电动车企业对前景表示乐观。然而,政策解禁真的会给低速电动车企业带来机会么?
在灰色地带“闷声发财”的低速电动车
根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和《纯电动乘用车技术条件》规定,纯电动车的国家标准为最高车速不低于每小时80公里,续航里程大于80公里(即业内所说的“双80”)。然而,由于价格高,尽管能够享受最高12万元的国家及地方补贴,纯电动车的发展仍然难言顺利。根据中汽协统计,2012年我国销售新能源汽车累计1.14万辆,这样的成绩虽然已比2011年翻了一番,但总量仍然远远不够。
另一方面,达不到政策标准的所谓“低速电动车”,却在种种限制下“自发生长”着。由于性能指标无法达到要求、生产企业不具备资质,低速电动车无法上公告,因此也无法上牌,更不能上路行驶。然而,低速电动车就在法规监管的盲区中飞速发展。据山东省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12年仅山东省就销售低速电动车近10万辆。第一电动网的一份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国内排名前十位的低速电动车生产企业累计销售车型近15万辆,预计全年国内低速电动车销量将达到18万辆左右。
低速电动车发展背后的三个“推手”
电动车领域的“正规军”和“草根”为何发展速度出现冰火两重天?究其原因,消费需求、生产企业和地方政府是低速电动车发展背后的三个最主要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