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需要“工匠精神”:年度装配技能竞赛台铃夺冠
[提要] 中国需要“工匠精神”:年度装配技能竞赛台铃夺冠
现在的“中国制造”遍布世界市场,以致于新当选的美国总统特朗普都说是中国货冲击了美国市场,夺去了美国人的就业率,以致扬言要对“中国制造”加关税,限制中国商品进入美国市场。但是,“中国制造”荣耀的背后却是便宜货的代名词。譬如,国产圆珠笔,买一大把,不是不出水,就是漏,结果把孩子们的书包、课本、衣服都弄脏了。
台铃集团天津公司总经理常杰(右三)参加高峰论坛
2016年1月4日召开的化解钢铁煤炭过剩产能座谈会上,李克强总理也发出了同样的诘问。他说:“我们的钢铁产能已经过剩(库存积压到了极限),可为什么却生产不了圆珠笔的'圆珠'"。
其实,对这些问题,李克强总理不但在问,而且也在努力予以回答。我们在他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可以找到答案。问题的症结不是别的,就是在今日中国之国民身上非常缺少一种叫做“工匠精神”的东西。工匠精神并不神秘。说穿了,就是精、益、求、精4个字。只要我们能把这4个字融会贯通,让精益求精成为每个生产环节和每个管理监督层面上的每个人的工作精神、劳动态度、质量意识、服务观念和职业道德,把违背精益求精的一切行为模式视为工作乃至生活上的底线和警戒线——这世界上还有13亿中国人办不到的事情吗?完全可以这样设想,目前中国在经济“换挡期”所遭遇到的种种供给侧方面的难题,都可以在“工匠精神”的孵化中得到相应的破解;中国庞大的制造业在产业转型产品转型工艺转型中所渴望的那种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的“质的飞跃”也不会可望而不可即。同样,有了“工匠精神”,中国消费者在大量购买国外产品中所表现出的人性化个性化需求还会迟迟得不到满足吗?
话说起来简单,但实际上,要让“工匠精神”在中国的经济与社会生活中扎下根,扎住根,却绝非易事。所谓的“扎根”是指使“精益求精”成为中国人的一种内在素质。要真正做到这一点,没有长久不懈、持之以恒的努力推进,恐难奏效。
台铃工匠代表参加中国自行车电动车装配技能大赛中
说起中国各行各业的“工匠精神”,中国电动车行业真的还有得一提。这个起步于上世纪末的朝阳环保产业,在国家财政投入极少的情况下,立足于中国“工匠精神”,精益求精,生生地将技术、产能、市场做到了三个世界第一,用中科院院士何祚庥的话来总结就是“中国电动车行业是原始性创新产品之一”。在这个原始性创新“之一”产品中,涌现出一大批技术创新品牌——诸如台铃电动车品牌。
2016年11月26日,中国自行车电动车装配技能竞赛在天津落下帷幕。在激烈紧张的总决赛中,来自中国科技之都深圳的台铃集团,在业内视为“奥运”的盛事中,在前5名中就夺取3席,勇夺第一、第四、笫五名。
国检中心郑培东主任与台铃率队总工田立宁及台铃获奖选手合影
本届总决赛有来自全国各地60多名行业一流的工匠,其中台铃集团东莞公司彭德珠荣获电动自行车装配大赛冠军,台铃天津公司斩获第四、第五名。赛后彭德珠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说:“我今天用自己的专业技能登顶,离不开台铃工匠精神企业文化的培养。在今天高手云集的总决赛中,我拿了第一名,也是我人生跻身行业工匠大伽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回去以后我要传帮带,为用户制造出更多质量一流的电动车,回馈消费者”。
荣获中国自行车电动车装配技能竞赛冠军的台铃员工彭德珠接受媒体采访
“中国制造”早已走出人口红利时代了。在全国各行各业转型升级的21世纪,如果我们把“工匠精神”再扩展开来,将其宽泛地归结为一种认真细致、严谨精准的工作态度,那在今天的中国又有哪个地方、哪个行业、哪个岗位、哪个人不需要这种“工匠精神”呢?习近平主席在谈到深化各个领域的改革时,曾提出要“精准发力”。他在谈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也曾反反复复强调要“精淮扶贫”。由此我们是否可以推而广之地联想到,实现社会组织管理协调的精准精细同样也是国家治理水平现代化的一部分。可见,不仅是在普通经济领域,即便是在国家的决策部门的决策领域,也同样需要有“工匠精神”的认真和一丝不苟。写到这里,我们不禁想到了毛主席的一句老话:“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
就是在“认真”二字中,创业只有短短12年的台铃集团,用好品质源于好技能、好创新、好设计作为立企之本,发扬中国“工匠精神”,先后开发出中国第一辆高性能电动车、中国第一辆高能效电动车、中国笫一辆云电动车、中国第一辆一键未来电动车……这些台铃自主创新的“中国第一”,奠定了台铃品牌中国“工匠精神”的基石,台铃集团也由创业之初的小字号发展成为拥有深圳、东莞、无锡、天津、徐州5大产业基地的大字号企业,品牌综合实力位列行业前茅,并大踏步奔向辉煌的明天!
转载请注明“电动车商情网”:
//www.kcdates.com/news/html/201611/20161129150600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