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客B轮融资1.5亿,智能硬件重回春天?
[提要] 从最近刚融了1.5亿的轻客案例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两点不一样的经验,这些经验可能和流行的语调不一样,但都是从市场中获得的真知灼见。实用功能第一,互联网服务第二。
这两年,智能硬件行业经历了冰火两重天。2015年被称作智能硬件元年,智能出行工具、智能家居、智能穿戴层出不穷,但随之而来的是,许多公司都遭遇了难题,从供应链,到消费者教育,2016年,很多曾经的明星公司都渐渐销声匿迹了。甚至很多人开始鼓吹:智能硬件是个伪命题。
真的是这样吗?我们如果去看看行业内做出成绩的公司,就会发现——不是智能硬件不行,而是很多企业跑错了方向。从最近刚融了1.5亿的轻客案例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两点不一样的经验,这些经验可能和流行的语调不一样,但都是从市场中获得的真知灼见。
实用功能第一,互联网服务第二
互联网确实真真正正地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因此“互联网思维”变成了很火热的名词。许多硬件创业公司在制作产品时,受到流行话语的影响,很想当然地就把“互联网功能”当做了产品的最大卖点,认为增加了APP、联网等功能,消费者就会自然而然地掏出钱包,为产品买单。
但这是一种害人不浅的误区。任何产品,它的本质都应该是满足消费者核心需求。比如在出行领域,不论是做自行车,还是做电动车,如果仅仅只有APP等相关功能,其实并没有对传统的产品做出很大提升,用户不会买账。
在这一点上,轻客想得很清楚。它们的产品——智慧电单车,最核心的功能是对骑行者提供电动辅助动力,在起步、上坡、顶风等各种情况下自动地调节助力大小,让用户骑得轻松爽快。自行车曾经是中国最主流的交通工具,这些年它渐渐退出了大众视野,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在城市里骑传统自行车太累了。白领如果骑车10公里到办公室,汗流浃背,不仅难受而且不体面。轻客的技术和产品非常好地解决了消费者的痛点,也因此在各种渠道大受欢迎。
当然,作为智能硬件企业,把互联网的功能增加到产品中,提升产品的体验,仍然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因此轻客也为每一位消费者提供了专属APP服务,用户可以通过APP调节助力的模式,进行导航,还能使用智能防盗功能实时查看车辆位置。
“软”“硬”兼施,成为轻奢品牌
对一个做硬件产品的企业来说,做好技术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比如轻客自主研发的VeloUP!威履!智慧动力系统打破了博世、雅马哈的技术垄断,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平。但仅仅停留在技术和产品是不够的,在消费升级的年代,消费者不仅购买产品的功能,更在购买产品带给他们的体验和感受。最近,知名创业者左志坚在文章中写道:“谁能掌握消费升级谁赢,新中产崛起,没有溢价的品牌都死光了。”
因此,未来的智能硬件品牌要想获得消费者长久的青睐,需要“软”“硬”兼施,“硬”是核心技术,“软”是指设计和产品体验。只有这两方面都同时做好,才能成为一个有高溢价的品牌。
轻客正是一家注重设计的公司,而且把设计的功能、视觉、情感三重属性在产品上发挥得淋漓尽致。轻客的工业设计团队以德国设计大师迪特•拉姆斯倡导的“革新、实用、审美”三原则为指导,在设计中实现功能性和艺术性的统一。车架是一辆单车的灵魂,有别于其他单车沿用传统三角形车架,轻客设计了全新的“双梯形结构”,这一车身结构通过平行与曲线达到缓震效果,更让人产生视觉上的愉悦。轻客的电池盒与车身巧妙地融为一体,既能保障车辆高效运作,又能带来独到的审美感受。更为关键的是,轻客的极简设计风格与都市人的情感诉求形成了一种奇妙的连接,让被繁复信息包围的现代人提供了一种情感上的慰藉。
交通工具是生活的驱壳,是个人形象的一部分。拥堵的大城市,高收入人群对自由和美的向往,显然是一种更高级、更精明的需求。他们需要的不是单纯的满足出行需求,而是要满足体面出行、高效出行的精良产品。
《大西洋月刊》联合高盛全球投资研究所发布了一份《中国消费者新消费阶层崛起》的报告,也印证了这样的趋势。中国城市中产消费者的人数已经过亿,约有1.46亿,他们的人均年收入在11733美元,他们都“不再只会花钱去置办基本品了,消费者更加强调自身的需求和个人风格的体现了。”
不论是做哪种智能硬件,未来的方向都应该是走向轻奢品牌,它在提供好用的功能之外,更能让消费者表现出自己的个性,提供一种“高级感”,让它不仅仅是物件,而是一种个人审美、品位的象征物。当创业公司回顾产品本质,并且通过设计和体验做出智能硬件的“高溢价”,那么智能硬件的春天一定会再次到来。
转载请注明“电动车商情网”:
//www.kcdates.com/news/html/201608/20160823140208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