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行业产品两极分化,小企业的生存空间在哪里?
[提要] 电动车行业两极分化并非是坏事,但很多误读让不少小企业觉得两极分化完成后,资源和优势都将向大企业集中,生存空间将进一步被挤压,面临淘汰的命运。事实并非如此,在电动车行业,两极分化发展一直比较缓慢。
电动车行业两极分化并非是坏事,但很多误读让不少小企业觉得两极分化完成后,资源和优势都将向大企业集中,生存空间将进一步被挤压,面临淘汰的命运。事实并非如此,在电动车行业,两极分化发展一直比较缓慢。
这有两方面的因素,一是电动车整车企业门槛太低,就算是大企业也很难在技术层面拉开与小企业的差距;二是电动车行业区域差距明显,过去经常说的黄金半径为很多地方品牌撑起了保护伞。如今随着大企业的研发投入加大、物流产业的发达,这两个因素的制约作用越来越小,近几年,电动车行业两极分化正式开始,那么对小企业来说这种现状到底会有多大影响呢?
两极分化实为各取所需
如今随着低端电动车市场空气越发稀薄,大品牌向高端化的有氧之地发展的愿望越来越迫切,无论是代言广宣还是产品研发行业巨头都投入不菲的人力物力,在近几年,品牌层面和产品层面的两极分化才正式形成。就像在今年的天津会上,我们看到高达5000元的高端产品博得满堂彩,但也有600元的简易款引得中多围观。价格是最直观的两极分化,你做你的高端蓝海,我做我的低价红海,这就是当下电动车产业的现状。虽然低价车市场竞争惨烈、利润率低,但这块市场成熟,不需要投入太多的营销和经营费用,依然能够获得滋润。
据统计,电动车低端市场(以二千的价格为红线)大约在50%左右,以此估算市场容量每年大约在1000万以上。虽然价格战惨烈,但这个市场是任何企业也无法忽视的。两级分化后,大品牌在低端市场的竞争优势依然不明显,中小企业如果有针对性地调整战略,依然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考验二线企业战略眼光
在两极分化的市场背景下,高端与低价并行不悖,摩擦虽有但并不激烈。但是,有一部分企业实力不错,却不位于行业前十的之内,年产销量大约在5万以上10万以下这个区间,我们暂且将之成为二线品牌。那么这些企业该如何制定自己的战略呢?是向高端靠拢投入人力物力还是与小品牌争夺低端市场走量?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两极分化真正考验的其实是二线企业的战略眼光。
小编有注意到,一些二线品牌没有战略规划、没有技术革新却硬要把自己定位成一线的那些企业,上不上下不下,反而最痛苦,价格没有优势,品牌没有优势,车型没有优势,很多这种类型的电动车经销商都已经换品牌了。
两极分化下的电动车产业,大品牌有大品牌的优势,小品牌也有小品牌的活法。定位做好,在自身成熟的市场下依然都有发展空间。前提是要找对方向,发挥工匠精神,将产品质量、工艺做到极致,就能在残酷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生存下来。二线品牌如何抉择决定了自己未来的发展之路,要么奋力一搏加大研发投入,做原创车型和口碑营销;要么放低身段,专注于做性价比。
但无论战略如何,奉劝企业千万不要将品质作为消减的常亮,很多企业产品做的很花哨、价格放的很低,却是牺牲了产品质量的基础之上,这样的行为无异于饮鸩止渴,最后玩死的都是自己。
转载请注明“电动车商情网”:
//www.kcdates.com/news/html/201604/20160426111700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