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治乱”改革,政策与民生亟待平衡
[提要] 由于一线城市在交通治理政策方面具有示范作用,“北广深”等一线城市相继开展的电动车“治乱”行动,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讨论。
深圳市交警局回应“禁摩限电”
北京:十条道路禁行电动二轮车
广州:拟对“五类车”实施“五禁”
2016年的清明小长假并不清静,从4月2日起,环球时报、深圳商报等多个媒体开始关注深圳市的电动车治理行动。来自深圳交警的数据显示,在这轮自三月下旬开始的整治行动中,全市已经查扣电动车17975辆。
随着整治行动的开展,《致深圳:轻点,你的市民疼》《深圳究竟发什么疯》等文章开始在网络和微信朋友圈疯传,文章指责深圳针对弱势群体粗暴执法,并严重影响快递业发展。
电动自行车监管 不能只看其乱不看其便
网民认为,近年来电动自行车无序行驶引致各种纷争,禁限之举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维护交通安全和秩序,降低交通事故发生概率。
但对电动自行车的监管不可一禁了之,应提升管理水平、创新管理方式,既不伤害车辆拥有者的道路使用权,又能保障公众的出行安全。尽管电动自行车在不少人眼里常常“惹是生非”,但不少网民指出,不能只看其乱不看其便。
电动自行车不仅是一种相当环保的出行方式,而且极大地分流了乘坐机动车出行的人群,缓解了机动车行驶空间的压力。在这个意义上,电动自行车不是加重而是减轻了城市的交通压力。
“路权”即“人权”:一禁不能了之
使用电动自行车行驶的权利,乃是行人通行权利的合理延伸与适当扩展。在当前中国城市公共交通环境下,电动自行车极大地方便了民众的生活与出行。再者,使用电动自行车也已经成为许多民众的一种生活习惯。无论其作为一项权利而言,还是作为一项便利民众的生活习惯而言,政府部门都不能武断地剥夺。
据了解,申通华强北站点共有40名快递员,每天的送货量在10吨以上,禁掉电动三轮车对其运送效率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电动自行车禁行不仅会给一些市民的出行带来不便,快递、送餐等行业因其业务需要,对电动车依赖程度很高,其日常工作也可能会受到影响。一禁了之,运动式执法,雇佣无执法权的临时工执法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采取“疏堵结合”思路找到最佳平衡点
李克强总理说互联网+,这个+不应该只加在传统行业,政府管理也应该互联网+。
“电动车、摩托车确实需要规范,但规范过程不应该过大影响普通民众的生活,能否在两者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是城市管理者必须面对的责任,也是对其治理水平的考验。”岳经纶说。
管理方与新经济代表的快递公司应该寻找出一个的平衡,让各方都能得益。不少公共管理专家认为,在电动车治理问题上,应采取“疏堵结合”思路化解矛盾,尽可能保障基层群众和就业人员的出行便利。
中国自行车协会助力车专业委员会主任陆金龙表示,电动车的管理亟待法规和国家标准的支持。“在地方层面还需各地规范、细化关于电动车通行权的立法。”邵钟林认为。
新日电动车新闻发言人、总裁办主任陈开亚表示:禁限之举目的虽然在于维护交通安全和秩序,但电动车作为广大老百姓最经济、最环保、最有效的代步工具之一,电动车监管不能一禁了之,该给予其合理的发展空间。加强管理、对违法违规者进行处罚教育才是解决乱象的上策,这样才能既不伤害车辆拥有者的道路使用权,又能保障公众的出行安全。
转载请注明“电动车商情网”:
//www.kcdates.com/news/html/201604/20160408105522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