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电动车面临考验,新市场即将爆发?
[提要] 一面是传统电动自行车行业发展面临瓶颈,行业利润因为产业扩张及价格战持续下滑,而新市场拓展却难以有所突破;
一面是传统电动自行车行业发展面临瓶颈,行业利润因为产业扩张及价格战持续下滑,而新市场拓展却难以有所突破;另一方面中国经济体量即将成为世界第一,中产阶级已经超越1亿人大关,消费需求及出行需求的高速增长有待满足与开发。但传统电动自行车与新的消费需求之间却存在着鸿沟难以逾越。有需求就会有创新,智慧电单车(Smart Pedelec)此时顺势而生,成为电动自行车行业与新的消费需求之间的桥梁。
传统电动自行车的产能过剩已经是不争的事实,经过近10年的高速发展,行业进入成熟期,市场需求趋于稳定,蛋糕大小已经定型,早期市场扩张的红利已经消失,而高产能没有随之应变,因此以低价格竞争获取市场体量扩张的方式使电动自行车产业成为微利产业。扩张、价格战、再扩张、再价格战的恶性循环除了开始淘汰没有竞争力的企业外,也让少数大企业的规模效应开始凸显,大的更大,小的越发难以生存,电动自行车行业洗牌在即,市场正在重新分配。
传统电动自行车的市场为何难以继续增长呢?这主要是因为中国电动自行车的消费群体以城市务工人员为主,10余年的高速发展已经让这部分市场饱和,新用户增长缓慢,大多是进行产品的更新换代,但这部分人群的经济收入普遍偏低,对于大部分务工人员来说,花2000元左右购买一辆电动自行车可能需要花去大半个月的工资,因此他们在购买电动自行车时不愿意花费更多的钱,因此企业想通过拉升价格提高利润就变得极为困难。另外随着中国制造成本的提升,产业利润持续走低也是必然。
新用户增长为何缓慢?这是因为绝大部分的电动自行车正是针对低消费人群而设计,为了控制售价自然不能精益求精,目前大部分电动自行车的车身都普遍超重,女性用户无法轻松使用,而缺乏设计感的外观以及笨重的电池也不能满足城市高消费人群的审美及使用需求,现有的电动自行车形态不够方便更不够体面,针对高消费群体的新市场拓展的瓶颈难以逾越。
对传统电动自行车行业更为不利的是,电动自行车在中国市场受到各地政策的影响非常明显,全国已经有几十个城市禁止电动自行车上路,以北京为例:相对于庞大数目的电动自行车型号,仅有少数车型可以进行注册、登记、上牌、然后合法上路,大多数电动自行车属于非法行驶,只是政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随时可能变化的政策让很多消费者不敢购买电动自行车。另外,电动自行车大多速度过快,安全标准不高,交通事故频繁发生,而且不受法律保护,一旦出现人身事故属于劣势群体,媒体报道也多为负面。
电动自行车在中国没有市场吗?答案是否定的,而且市场需求极为广阔。
随着中国经济30多年的高速发展,虽然已经放缓,但打下的经济基础很快就将让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最新的数据显示,随着经济规模扩大,中国的中产阶级人数在稳定增长,目前已经超过1亿人,而在这1亿人以下,还有数亿消费能力高涨的庞大群体,他们不仅有着强大的消费能力,并伴随理性的消费观念,他们并不排斥高价格产品,只要辅以对等的高性能就愿意买单。
在中国,中产阶级引领的高消费人群正在成为消费主力,新的消费需求在不断出现,伴随而来的是旺盛的出行需求,但传统的以汽车、地铁为主力的城市交通系统并不能很好的满足这部分需求,汽车数量的增长只能让交通更为拥堵,而地铁的高速扩张赶不上出行需求的增长,而电动自行车恰是可以作为缓解交通压力的痛点产品。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并不是电动自行车没有新市场,而是因为没有相应对等的产品提供选择,国家政策不支持,产品又不够优秀,传统电动自行车自然是无法满足新增的庞大市场需求的。
如上文所述,中国即将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中产阶级数量目前仅次于美国,未来超越也是必然,理性消费的中产阶级及高消费人群非常愿意为高水准、高品质、高技术含量、高价格的产品买单。同时,中国早已是世界第一的制造业大国,资本市场资金充足,而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是国家大战略,政策上会对新兴产业提供便利,各大传统产业的升级机遇前所未有,如果电动自行车行业搭上此次大潮,产业必将迎来新的曙光。
庞大的潜在市场需求、国家政策导向的全面支持,差的只是一种合适的产品形态,而这个形态已经出现,它就是顺势而生的智慧电单车(Smart Pedelec)。
何为“智慧电单车(Smart Pedelec)”?
从英文原意来说是“聪明的电动助力车”,电动助力车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它与电动自行车最大的区别在于不是单纯使用电力,而是需要“人力+电力”混合驱动车辆前行,也就是说使用者依然需要踩脚踏,只是在骑行过程中会得到电力的辅助,尤其是中国电动自行车大多已经发展为电动踏板车(没有脚踏),因此,从外观来看智慧电单车(Smart Pedelec)其实更接近自行车。
而所谓“聪明的电动助力车”,是随着科技的进步,电动助力车被赋予更多传感器,可以去主动感知使用者的骑行意图并判断骑行路况,然后给予使用者更为合理的电动助力,让骑行的过程更为舒适,尤其是在面对上坡顶风颠簸等复杂情况,让使用者的骑行体验要远好于传统电动助力车。
日前在台北举行的2016年自行车全球城市大会上,德国Bosch 电动自行车部门执行长Claus Fleischer表示:“预估Bosch今年总共会卖出270万电动自行车。在五年内,该公司预计电动自行车的总销售量会接近600万辆。“而在2022年,欧洲每卖出的三辆自行车里会有一辆是电动自行车”,他进一步表示,电动自行车在全球市场份额的大幅增长也必将给中国企业带来新的机遇。当然,他所说的电动自行车正是智慧电单车(Smart Pedelec)。
正如大家所料,在智慧电单车(Smart Pedelec)领域,德国Bosch与日本Yamaha是行业的领先品牌,搭载德国Bosch的一辆智慧电单车售价基本都在2000欧元以上,当然,Bosch以及Yamaha也输出智慧电单车的核心动力系统,但因为技术垄断,所以售价一般在900美元以上,这对于发展中的中国市场来说无疑暂时难以接受。
中国没有能生产的企业吗?答案是:有。中国本土的轻客TSINOVA通过用汽车科技的思路自主创新掌握了智慧电单车(Smart Pedelec)核心技术,因为研发团队大量来自汽车行业以及无人机新能源领域,轻客的技术团队独立打造的VeloUP!智慧动力系统大量采用了大量汽车技术,以混合动力汽车发动机为灵感研发出双边力矩传感器,可以不间断测量智慧电单车(Smart Pedelec)脚踏的受力大小,从而为更精准读懂使用者意图提供保障,不仅一举突破了德日的技术壁垒,也一举掌握了独家的传感器技术,并在传感器算法上同样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在突破的同时也树立了自己的技术壁垒。而在其它方面,轻客TSINOVA的VeloUP!智慧动力系统还使用了汽车级的飞思卡尔处理器、CAN总线传输技术、汽车正时皮带传动、OBD车载诊断系统,凭借卓越的科技水平得到松下认可成为战略合作伙伴,使用了特斯拉级别锂电池。
就在不久前,轻客TSINOVA在天津北方自行车电动车展上发布了“VeloUP!合作伙伴计划”,愿意将这套系统以模块化的全套解决方案提供给中国电动自行车产业,加速产业升级,促进智慧电单车(Smart Pedelec)的普及,满足中国市场增长的出行需求,为电动自行车产业带来更多的利润,并达成为更多用户解决出行难题。
相对于电动自行车(包含电动踏板车),智慧电单车(Smart Pedelec)拥有极高的科技含量,在使用体验上结合了自行车轻便易用与电动车速度快不费力的优点,而在法律法规上智慧电单车全面符合国家对于非机动车的规定,可以安全上路不会受政策影响。另外,随着中国大城市拥堵困境加深,各地政府纷纷出台鼓励使用自行车政策,而智慧电单车在政策扶持范围内,以北京为例,市政府已经出台购车补贴购车款10%不超过800元的政策,在骑行环境上也加大力度整治,设计更多非机动车道并树立隔离桩禁止机动车行驶。而在中国其它城市,类似的政策也正在陆续出台。因此,在可以预期的未来数年,智慧电单车将促使电动自行车行业再次爆发式增长。
转载请注明“电动车商情网”:
//www.kcdates.com/news/html/201603/20160331104927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