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谁能成为电动车老字号?
[提要] 在电动车行业,近两年出现又消失的品牌和企业不胜枚举。寿命的短暂直接反应的是中国电动车企业急功近利的创业观
据《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白皮书》调查显示,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仅2.5年,中国集团企业的平均寿命仅7-8年,与欧美企业平均寿命40年、日本企业平均寿命58年相比,简直就是天壤之别。诚然,中国市场经济发展仅仅才三十多年,但企业的短寿现象已经凸显。
在电动车行业,近两年出现又消失的品牌和企业不胜枚举。寿命的短暂直接反应的是中国电动车企业急功近利的创业观,小编呼吁电动车企业热爱自己的产品和品牌,而不仅仅是关注“钱”;小编呼吁行业“工匠精神”的回归,让电动车行业能够成为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气质,与坚定、踏实、精益求精相连。
死得太快因做得太少
同质化在电动车行业已然成为臭名昭著的代名词,在采访中我们发现一些有进取心的电动车企业老板并非舍不得投入、不敢于创新,而是投入巨资研发一款新车型、一个新技术,只要销量好,很快整个行业就会跟风山寨、抄袭。在这种急功近利和畸形的发展思路下,行业就算偶尔有一两个两点,但也很快在仿制和所谓的小聪明中万马齐喑,偷工减料、自以为是、粗制滥造像雾霾一样笼罩着电动车行业。
这样看来,日本企业家嘲笑中国企业死得太快并不是毫无根据。在中国,最古老的企业是成立于1538年的六必居,之后是1663年的剪刀老字号张小泉,再加上陈李济、广州同仁堂药业以及王老吉三家企业,中国现存的超过150年历史的老店仅此5家。经过计划经济时期的变异,其字号的传承性其实已大打折扣。日本调查公司东京商工研究机构数据显示,全日本超过150年历史的企业竟达21666家之多!
转头看电动车行业,在价格战和同质化中迷失的企业,如何找回对产品的执着、对品牌的苛求?几十年后是否能诞生一个老字号,值得行业大书特书?此刻,这都是悬而未决的疑问,在行业发展的长河里,希望的光芒如此微弱。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在日本企业对于产品的严苛追求、对于技术的孜孜不倦才是成就百年品牌的根本。电动车行业之所以市场一不景气就出现倒闭、跑路狂潮,根本上还是玩票的企业太多,在产品与品牌的构建上做的太少。前些年就算大部分企业赚到了钱也是拿去搞投资,做房地产,甚至做保健品,忙着赚钱而严重忽视本行,典型不务正业。这种财富的积累是不可持续的,也没有获得行业的尊敬。
质量不好是耻辱的觉悟
冈野信雄,日本神户的小工匠,30多年来只做一件事:旧书修复。在别人看来,这件事实在枯燥无味,而冈野信雄乐此不疲,最后做出了奇迹:任何污损严重、破烂不堪的旧书,只要经过他的手即光复如新,就像施了魔法。在日本,类似冈野信雄这样的工匠灿若繁星,竹艺、金属网编、蓝染、铁器等,许多行业都存在一批对自己的工作有着近乎神经质般追求的匠人。他们对自己的出品几近苛刻,对自己的手艺充满骄傲甚至自负,对自己的工作从无厌倦并永远追求尽善尽美。如果任凭质量不好的产品流通到市面上,这些日本工匠会将之看成是一种耻辱,与收获多少金钱无关。这正是当今我们电动车行业应当推崇的工匠精神。
以质量奠定的品牌形象是最牢固的,对于消费者来说,这是企业做多少的广告和营销也换不来的信任。品牌是什么?品牌对消费者而言就是一种体验,或者是一种可以信赖的承诺,而对企业而言就是获利的工具。所以,以品质做品牌从根本上讲是一种投资。当然,有些投资可以立竿见影,而有些投资可能短期内看不到明显的回报,而是需要等很长时间以后才能够看到成效。
作为中国制造的一部分,电动车行业经历十几年发展,以往粗放式的劳动力密集型发展模式已经不可持续,以资金、技术为代表的集约型发展模式将成为主流。消费者对于电动车的要求也必将提高,个性、智能、高端将在未来成为电动车行业越来越常见的标签。高端替代低端、智能超越常规、精致淘汰劣质将成为势不可挡的趋势。
在这样一个品质消费的时代,企业如何经营自己的产品、打造自己的品牌将成为关键。我们不能用民族情绪去面对日本企业的讽刺,而应该真正的痛定思痛,让自己的“老字号”树立起来,是对日本企业最有力的回应!
转载请注明“电动车商情网”:
//www.kcdates.com/news/html/201601/20160113140340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