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如何成为「互联网电动车」第一品牌
[提要] 回顾小牛这个品牌展露锋芒并不容易,其初获成功中间还是经历了不少的波折,如果说小牛的初期声名鹊起,靠的是明星创业者李一男的光环,那么后续的销售数据则证明了小牛还有着很多值得传统企业学习的地方。
据悉,小牛在成立之出就获得了GGV、IDG、红杉等5000万美金A轮融资,最近又有消息传出滴滴高层与小牛高层频繁接触,拟20亿入股活(甚至收购)小牛电动,进而开通电动车租赁业务,旨在占领出行范围在10到20km的短途轻出行领域。
这个消息真假尚难以分辨,不过如果双方真有合作,在电动车租赁上还真着不小的想象空间,滴滴的优势在于软件与数据,小牛则有着全时联网的硬件,这对未来双方在解决交通拥堵、智能出行的问题上,会带来新的玩法。事实上,早在2011年巴黎就推出了城市电动车租赁系统,如果北京在冬奥会前也有类似的出行政令出台,对相关产业将带来相当大的利好。
智能硬件行业的特点也在于飞快的变化,企业起得快,陨落的也快,尤其是在当下经济下行,投资趋向保守的情况下,抗风险能力也是企业不得修炼的一项技能。
随着特斯拉在传统汽车行业开辟了一条高大上的电车汽车之路,电动车行业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毕竟接近百万的价格对于国内大多数消费者来说难以接受,不过受益于概念推广,电动自行车的热度随着大幅提高。
回顾小牛这个品牌展露锋芒并不容易,其初获成功中间还是经历了不少的波折,如果说小牛的初期声名鹊起,靠的是明星创业者李一男的光环,那么后续的销售数据则证明了小牛还有着很多值得传统企业学习的地方。
在我看来,以下是让小牛成为「互联网电动车」第一品牌的关键。
不自缚手脚,向互联网靠拢。为什么这么说?你可以看看,对于小牛电动的报道,我们能看到的其实很多在财经媒体,科技媒体的出口,这些媒体影响到的人群更多的是数码产品爱好者,不少媒体也把小牛归类为智能硬件的报道领域,这样的好处显而易见,一是受众相对年轻,有消费能力,对新兴产品感兴趣;二是社交层面上,容易形成口碑传播,其好处就是,小牛总是显的别传统电动车更时尚与极客些,其核心秘密就在你:选择了什么的出口,就等于选择了什么样的用户。
可以说与互联网行业的紧密联系,让小牛成为了「互联网+电动车」的代言人,用一句俗套的话来说,就是已经站在了「风口」上,未来如何发展,值得关注,更值得传统企业去仔细研究。
转载请注明“电动车商情网”:
//www.kcdates.com/news/html/201511/20151101092944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