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发展之路,三轮车还要再走一遍?
[提要] 曾在去年产销量创出1000万辆以上的电动三轮车,今年以来市场销售增长乏力。
曾在去年产销量创出1000万辆以上的电动三轮车,今年以来市场销售增长乏力。据市场反馈的信息揭示:截止到目前,电动三轮车畅销的山东、河南、湖南、江西等地,今年以来市场销售情况并没有预期的那么乐观;同样,从收集到企业来的信息显示,今年以来由于受到产销量有较为理想预期的驱动,许多企业加大了库存量。然而,受到市场并没有出现令人理想的现实,企业库存增多,资金压力加大。那么,今年电动三轮车销量下滑有哪几种原因,在此进行分析:
受宏观经济的影响,电动三轮车难以独善其身
由于购买电动三轮车的消费者基本上是农民、从事小商小贩生意的底层百姓,以及物流公司等消费对象,受到整个宏观经济的下降的影响,电动三轮车销售不可能独善其身。尤其是我国传统制造业出现大面积的产能过剩而引发的工厂关闭或开工率不足的现象,导致打工者收入锐减。有的打工者长时间找不到工作,不敢轻易消费。电动三轮车作为价值不菲的产品,消费者在选择购买时还是较为谨慎的。
连续多年的强势增长,已使电动三轮车销售陷入“强弩之末”境地
有数据显示,2013年,电动三轮车的销量在700万辆左右,而到了2014年,电动三轮车猛增到1000万辆,短短的一年时间电动三轮车的产销量增幅达到40%左右,使得整个市场的保有量预计突破了4000万辆的规模。去年如此高的增长率,一定程度上透支了今年的市场消费。尽管电动三轮车发展市场广阔,但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消费这么多的产品,还有待市场进行消化,才能继续保持新的消费增长。
电动三轮车本身存在的短板制约了产业的发展
与燃油摩托三轮车、汽车等相近的产品相比,电动三轮车除了价格之外几乎没有任何的优势可言,特别是在更换电池之时,一次性支付铅酸电池费用,对于家庭条件较差者是一笔较高的支出。而电动三轮车本身存在的技术瓶颈,以及消费者过载过量等使用不当造成的产品质量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特别是电动三轮车爬坡能力、续行里程、充电时间过长等致命弱项,成为电动三轮车发展的瓶颈。
多地政策打压电动三轮车,给正在使用产品的消费者造成很大的心理负担,从而打击了更多准备购买电动三轮车消费者的信心
电动三轮车没有国家强制性标准所造成的真空,给使用者带来了极大的不便。而电动三轮车一旦出现交通事故,诸如被其他车辆撞击或撞击他人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因电动三轮车没有国家标准而在处理事故中明显处于弱势状态。
值得重视的是,电动三轮车产品定性以及能否上路等问题至今悬而未决,使得电动三轮车在部分发达地区受到政策抑制与打压。几乎没有经过任何技能培训的电动三轮车消费者,购买之后马上就能上路,尤其是部分消费者不遵守交通规则的不文明行为,给当地交通部门打压电动三轮车上路找到了依据。
而有些当地媒体受到政府的左右,在报道这类讯息时,往往把驾驶者不遵守交通规则、产品没有上牌许可等众多问题都推给了制造厂家与使用产品的消费者,造成了这样的印象:电动三轮车是“邪恶”的产品,千万不能购买。在这样的舆论之下,消费者购买电动三轮车有非常的大压力。
由此可见,电动三轮车一方面是深受广大底层消费者欢迎;另一方面因没有准生证而受到政府打压,进而影响到了市场的消费增长。目前,电动三轮车发展已经进入到重大的转折关口,保持高增长,还需要制造企业、电动三轮车协会联手尽快落实电动三轮车国家标准的出台,或者由电动三轮车的几家大型企业先行一步,把行业标准给搞出来,通过行业标准来带动整个行业的技术、质量与性能的提高,从而影响国家相关部门,为正式制定与出台电动三轮车国家标准奠定基础。
转载请注明“电动车商情网”:
//www.kcdates.com/news/html/201510/20151005111906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