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业界传出爱玛与富士达两家行业巨头重组的信息,并得到了证实。其中主要的内容有:富士达控股爱玛旗下的全部自行车产业;爱玛控股富士达旗下的全部电动车项目;重组后的原爱玛全部自行车品牌由富士达长期使用并经营;重组后的原富士达电动车品牌将授权爱玛长期使用并经营;以“富士达”和“邦德”为代表的电动车品牌,仍将持续经营。
两家巨头的重组对行业的冲击不亚于一场七级地震。大家知道,富士达集团旗下拥有自行车、摩托车、电动车等多家子公司,自行车产量约1000万辆,预计占据国内制造总量的15%左右,其中约80%以上供出口国外市场;富士达的电动车制造与销售远没有自行车那么强大,旗下的多家子公司制造与销售加起来未超80万辆(其中锂电车自行车约占20%)。
爱玛同样有电动车与自行车产业,但电动车产业制造与销售坐上了行业头把交椅。去年,爱玛产销电动车400万辆,预计为国内市场份额的13%左右。相对于电动车产业,爱玛的自行车产业显得弱势,尽管爱玛未向市场透露信息,但根据业界的判断,并不那么的理想。由此可见,两家巨头的重组的目的很清楚,将自己的弱势产业让对方来经营,将自己的强项发挥到极致。
但是,应该看到,尽管两家巨头的制造能力十分的强大,但富士达自行车国外市场价格与爱玛电动车国内市场的销售价格有竞争优势却没有产品的档次优势。据悉,富士达自行车出口基本上是OEM渠道,产品定价权在对方手中,企业赚取的是微薄的利润;爱玛直至今日仍然采取的是低价策略,依靠价格优势获取市场份额,赚取是产业链配套差价利润。尽管富士达自行车在国内市场大建品牌专卖店,其数量不少。但是,面对捷安特、美利达等台资品牌,面对意大利、法国、日本等诸多国外老牌品牌的专卖店围剿,富士达自行车品牌在国内市场优势并不凸显,基本上处于二三流档次。同样,爱玛在销售价格上的优势却无法掩盖产品档次无法提升的缺陷。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浩浩荡荡的骑行自行车队伍的同时,台资与国外自行车品牌也在加大自行车营销的力度,由此引发了一场自行车中档市场的价格竞争,并引起了骨牌效应,使得不具影响力的品牌遭受重创。有数据显示,2014年,以捷安特、美利达等为主的台资与海外品牌掀起了一场中档自行车的价格竞争,对国内尤其是刚开始进行品牌推广的自行车企业造成巨大的冲击,使得这些品牌的价格战被动应对。2015年,这场针对中高端人群的自行车市场价格战是否还会延续下去,答案是肯定无疑的。同样,2015年的电动车国内市场也将面临更加严酷的价格竞争。在抢到了市场的同时,是否也将最为关键的利润抓在手中?值得业界关注。没有利润的价格战,最后伤及企业自身,最终让企业倒在价格战上无法爬起。
由于两家企业重组的核心实际上是各自借道对方的结构优势渠道,而财务、资产乃至核心团队是否进入到重组之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重组显得尤为关键。如果仅仅为借道渠道而没有实际意义上的重组,看来两家巨头的重组仅仅是市场营销的策略而已。
如果将上述的核心内容进行重组归并为一个“篮子里”,可能对我国的自行车与电动车形成持久的影响力。接下来要做的是还很多,譬如双方产品与品牌的定位、市场营销的重点、重组之后的品牌推广等一系列问题将接踵而至。
不管怎样,作为自行车与电动车两个产业巨头的强强联合,预示着这样的一个强烈的信号:2015年整个中国的自行车电动车产业将会出现许多的变数,为争夺市场所进行的一系列整合将会层出不穷,行业的转型与升级可能在整合之中推进,那些规模小、不具品牌优势的自行车或电动车企业的日子将更加难过,并在痛苦中退出行业。
转载请注明“电动车商情网”://www.kcdates.com/news/html/201502/20150207112913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