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家供应商黯然离场!电动车行业为何难以挽留创新型企业?
[提要] 最近,一家研发电动车中控系统的科技企业正式宣布离开电动车行业。
最近,一家研发电动车中控系统的科技企业正式宣布离开电动车行业。据悉,这家企业连续三年投入2000多万元的研发资金,虽然研发的产品已经成熟,并且在市场运行中具有较好的商业价值,但并没有获得良好经济效益,导致这家科技企业入不敷出而宣告退出电动车行业。
难道这家科技企业研发的产品不适合电动车产业?
并非如此
经过小编与这家企业的创始人进行一次长时间的交流才发现,整车电动车研发和新产品投入市场的这潭水很深,从中了解到为什么电动车企业这么多年来几乎没有发明专利。扒开有些整车企业的专利,才发现其中的玄妙。
整车企业几乎对研发根本不感兴趣
截止到目前,整个电动车(无论是两轮、三轮还是低速四轮)产业达到一定规模的整车企业,只有极少数有自己的研发中心。企业挂牌研发中心,无非就是零部件供应商提供的产品进行测试而已。
例如:一家产能规模100万辆电动两轮车企业,研发中心的人员仅仅10人左右。这些人员仅仅是对配套商提供的零部件产品进行质量与性能的检验。甚至有的企业连个零部件测试设备也不专业。至于整车企业对零部件的创新与研发投入大量的资金,这些都是胡说八道。整车企业为什么对研发不感兴趣?因为无论是充电器、控制器、电池还是塑件等等,这些零部件的研发都不是整车企业的强项。长期以来,由于整车企业根本没有投入研发费用,导致整车企业只会享受零部件的研发成果,但不会投入资金,因为整车企业知道,有的研发会成为资金投入的无底洞。而且研发出来的成果未必受到市场欢迎。
利用自身采购商的优势“巧取豪夺”
电动车整车企业与零部件供应商的关系都是松散型的。由于零部件供应商提供给整车企业的产品具有较长的账期,导致大部分整车企业开发零部件根本没有积极性。拿塑件来说,塑件企业开发一款优质的塑件需要投入的资金高达180万元左右。而且开发的周期需要几个月(这在中国独有的,在国外起码要几年)的时间。如果让整车企业来开发塑件,投入的资金恐怕是到专业塑件企业的倍数,而且未必收到良好的效果。这就导致整车企业长期以来一方面严重依赖塑件企业,另一方面不需要投入研发费用并且还可以大量占用塑件企业的资金。
这就形成了迄今为止,塑件企业在整个电动车产业链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也导致塑件企业数量众多的原因。就像本文开头所说,这家企业研发人员曾在美国硅谷工作多年,回国后通过从基金公司那里募集到2000万元,从而创立了这家电动车的中控系统科技公司,并且研发出了获得国家发明专利的证书。当成熟的控制系统提供给整车企业之后,整车企业就对外宣布是他们搞出了这些发明专利!这种弄虚作假的行为,并没有引起社会和行业的重视也为被大家所揭穿。原因是配套商不敢得罪采购商。
整个行业根本不尊重知识产权
电动车产业没有知识产权可以保护!这就是电动车产业非常奇特的现象之一。例如控制器,核心技术则是电子管芯片,由国外企业独霸市场,而控制器的线路设计基本上大家都可以用;控制器的程序软件,所有的控制器企业都可以拷贝;控制器的线路板,各个控制器企业都可以按照同一个模式进行印刷,等等。而企业研发出来的外观专利如车架,仿冒者被发明者告上法庭,也仅仅给与10万元的处罚;台州的塑件企业仿冒同行,也仅仅是对仿冒者的模具进行所谓象征性的销毁。
当然,由于电动车产业门槛非常低,从而使得进入到这个行业里的整车企业、零部件企业竞争非常的惨烈。尤其是有的零部件没有国标标准的制约,产品质量越做越烂,例如充电器价格居然做到了采购价只有8元/个的结果。由此可以想象,这样的产品质量能起到良好的充电效果吗?没有知识产权可以有效保护的产业、没有强制性标准约束的产品,要想走向世界尤其是走向发达国家,真的很难!新国标将是电动车行业的一次契机,在更高的技术标准之下,希望整车企业能够重视起技术创新与产品研发,促进电动车行业向着更好更强的发展方向不断迈进!
转载请注明“电动车商情网”:
//www.kcdates.com/news/html/201807/20180702093719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