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走“石油———汽车”发展不仅面临贫油的能源危机,而且难以摆脱落后态势,而选择技术差距并不明显的“电
动———汽车”或“电动+内燃———汽车”这一新模式则有望实现跨越式发展
近年来,随着全球石油资源紧张、大气污染严重和电池技术的提高,电动汽车已被世界公认为21世纪汽车工业改造和发展的主要方向。经过近十年的努力,世界汽车各大产业集团已投入上百亿美元资金开发电动汽车,目前均已从实验室开发试验阶段过渡到商品性试生产阶段,并进一步转向产业化批量生产阶段。
我国电动汽车研发与国外处于相近的起跑线,技术水平与产业化的差距相对较小,目前已有了一定的基础,不少省市产、学、研单位积极进行开发试制试验,取得了不少成果,一些企业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已推出了电动汽车样车,电动轿车概念车、燃料电池中巴车也已经问世,与国外同处于产业化初期准备阶段。
发展电动汽车对我国具有更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如果从我国人口众多、市场发展潜力、国家建设发展速度看,到2030年左右,将有可能发展到1000万辆—1500万辆左右的年生产能力。尽管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已有50多年,但与有100多年发展史的欧美发达国家相比,基础差距并不大,固定资产包袱也不太沉重,继续走“石油———汽车”发展不仅面临贫油的能源危机,而且难以摆脱落后态势,而选择技术差距并不明显的“电动———汽车”或“电动+内燃———汽车”这一新模式则有望实现跨越式发展。
专家认为,在传统汽车向电动汽车的过渡时期,这种由电动机和内燃机结合使用的过渡车型,可能有40-50年的市场周期,这是一个完整的历史阶段。它带来了巨大的社会节约,避免了传统汽车工业已形成的庞大生产规模和社会基础设施的巨大浪费,另一方面又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传统内燃汽车厂商的利益,促进了他们加速开发电动汽车和改进电池、电机、控制系统的积极性。
|
|